部分品牌PC奶瓶国内停售
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正在从系列奶粉质量风波中回归,然而婴儿奶瓶却成为大家忧心的下一个目标。从本月1日起,欧盟将禁止生产含有双酚A的塑料奶瓶,并从6月起禁止在市场上销售,直指目前PC材质的奶瓶。但昨日记者在广州几大超市的婴幼儿用品区以及婴童店走访时发现,目前市面上销售的PC奶瓶普遍没有有关双酚A的标识。而商家说,目前并没有接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通知,不会下架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一些品牌在广州已经逐步转向销售用PP等不含双酚A材质做的奶瓶。
据了解,双酚A(Bisphenol,简称BPA)大多数都用在生产聚碳酸酯(PC)塑化产品,添加双酚A可以使塑料产品具有无色透明、耐用、轻巧和突出的防冲击性等特性。
对于双酚A的安全性的争议其实由来已久。有专家觉得,当双酚A聚合成聚碳酸酯或环氧树脂高分子材料后,一般是没有毒性的。双酚A被普遍的使用的几十年间,并没发生任何危险,微量双酚A不对人体造成危害。而也有研究报告说明,双酚A即使在非常低的剂量时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寻常的影响,对胎儿、婴儿和儿童的大脑、行为和前列腺有潜在影响。
前段时间,欧盟认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,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,对婴儿发育、免疫力有影响,甚至致癌。此外,双酚A有雌性荷尔蒙效果,有几率会使婴儿出现女性化变化。因此欧盟宣布从今年3月1日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,6月起禁止任何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。
而早在2008年,加拿大宣布在所有食品包装和容器(包括奶瓶)上禁用双酚A,成为封杀双酚A的首个国家。澳大利亚也从2010年7月1日起逐渐淘汰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。此外,美国多个州亦禁止儿童食品容器使用双酚A,法国和丹麦已在各自国内立法完成了婴儿奶瓶的双酚A禁令。
早在2007年,国内曾爆发过一场双酚A奶瓶退货风波。当时,美国加州环境研究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之后发现,“新安怡”等五大全球畅销奶瓶加热至80摄氏度连续24小时后奶瓶析出含有可能致癌的化学物双酚A,国内不少大型的商场均对涉嫌品牌的奶瓶作了下架处理。据一业内人士透露,从那时开始,新安怡、NUK、贝亲、布朗博士等大品牌慢慢的开始向不含双酚A的PP材质的奶瓶转移。
近日在广州天河城的吉之岛,贝亲的销售人员和记者说,从去年年底开始,这里已不再销售贝亲的PC奶瓶,转而销售PP、PESU等材质的奶瓶。而日本的一个奶瓶品牌康贝的销售人员则和记者说,康贝现在不再销售PC奶瓶,卖的是PP奶瓶。
一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,广州的商场系统已经逐步转而销售用PP等不含双酚A的材质做的奶瓶。
布朗博士中国大陆总代理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也表示:“我们已跟国际接轨,不再生产PC奶瓶,PP和PES材质的奶瓶是适合的替代品。”
不过记者在广州市面上走访时了解到,PP奶瓶的价格与PC奶瓶相差不远,而PES材料由于价格高昂,其奶瓶价格则比PC更高。
相对于2007年因为美国一项研究引发国内不少卖场对涉事品脾进行下架,虽然此次是欧盟正式颁布停产双酚A奶瓶的禁令,但中国市场似乎比三年前平静不少。布朗博士中国大陆总代理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,布朗博士的PC奶瓶中的双酚A含量是符合国家标准的,目前并没有接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通知,不会下架。而记者走访的多家卖场,其销售员均表示销售正常,没有一点下架的消息。
据介绍,目前我国只有一份适应于所有PC瓶的现行国家标准,就是GB 14942-1994《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》,里面对双酚A用量规定,就是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≤0.05mg。
双酚A常用于PC产品的生产。近日记者在广州市面上走访时发现,在市场上众多的PC奶瓶中,鲜有对双酚A的含量有做说明的。
记者昨天走访多家超市、孕婴用品专卖店发现,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奶瓶中,PC材质的奶瓶依然是主流。在卜蜂莲花、乐购等超市,婴幼儿用品区销售的“爱得利”等塑料奶瓶,瓶体上标着“PC”,但没有有关双酚A成分的提示,其他的国产PC奶瓶在包装上也难以见到对双酚A的说明。而在天河城的吉之岛,记者见到一款品牌为bimi的德国奶瓶,同样只标了PC材料。
在广州市妇婴医院附近的爱婴岛儿童百货记者见到,约有10多个奶瓶品牌在销售,对双酚A有所说明的仅有两个品牌。一款叫“喜多”PC塑料奶瓶,外包装上写有“本产品经过双酚A测试,符合欧洲标准,可安心使用”的字样,而新安怡的奶瓶则注明使用不含双酚A的PP材质生产。
虽然PC奶瓶抗摔、而且轻便,但双酚A的出现让不少消费者转而选择价格较贵的玻璃奶瓶。市民吴先生表示:“无论是双酚A奶瓶还是其他塑料奶瓶,我都不太信任,女儿从出生开始就是用玻璃奶瓶,虽然售价要100元,但是用得比较放心。”而市民邓小姐则表示,女儿小时候吃奶用的一直是玻璃奶瓶,小孩长大学会自己喝水后,则选了PC奶瓶,不过为安全起见选择的都是大牌子,只用来给孩子装温水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