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年内淘汰“PET桶”
本报讯 年底前,泉州市场上的“PET桶”将被淘汰。记者前日从泉州市质监局获悉,从今年4月份开始,省质监局开始开展桶装水整治行动,今年下半年为检查阶段,所有未使用“PC桶”的厂家将被取缔。
记者前日走访泉州市区的桶装水市场,发现部分桶装水仍在用“PET桶”。一些商家坦言,正是受价格因素和“地下水厂”低价竞争的影响,他们才“迫不得已”使用“PET桶”,而部分消费者为图便宜,也是“PET桶”难被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前天下午,记者走访了泉州市区泉秀街、淮秀路、刺桐路附近的众多商家,共调查了17桶桶装水,有14桶使用了“PET桶”,只有3桶使用“PC桶”,其中不乏较为知名的桶装水厂家。在受访的消费者中,大部分人还不清楚“PET桶”是禁止使用的。
记者从泉州市质监局获悉,早在2004年5月1日,国家就颁发了《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》,该规范明确规定,循环使用的桶装水水桶,必须由聚碳酸酯也就是PC材料制造成。而“PET桶”由于加热后会释放有毒物质,对人体造成危害,被严令禁止。
泉州市质监局食品科相关负责人解释,目前泉州全市共有163家持证的桶装水企业,大部分企业已在推广使用“PC桶”。该局年年都会组织人员对全市的桶装水厂家进行全方位检查,也处罚、取缔了不少企业,但仍无法根治这一问题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桶装水的水桶是流通的,目前泉州市面上的桶装水,既有泉州本地生产的,也有外地调来的,导致管理困难。
泉州市区某桶装水生产厂商说,每个“PC桶”的成本是30多元,而“PET桶”只要10元,一次性整改的话,中小型的桶装水企业一定支付数十万元来更换,大规模的公司则要上百万元。
“用‘PC桶’的桶装水更贵,许多消费者宁愿用‘PET桶’。”在泉州市区经营桶装水批发的陈女士说,相同品牌、相同规格的桶装水,用“PET桶”装的一桶只要9元,而用“PC桶”装的一桶要12元,还必须支付每个空桶25元的押金。陈女士去年有推销过用“PC桶”装的桶装水,但没什么销量,她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。
石狮某桶装水企业负责人黄先生无奈地说,他的工厂每天产500桶水,主要供应石狮、晋江等地。对于正规企业而言,主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对手是大量没有持证的“地下水厂”,每桶水的售价也在5元左右,使用的全是“PET桶”。令黄先生更为头痛的是,该厂实际上已经购置了上万个“PC桶”,占所有空桶的40%。然而,他最担心的是,这些“PC桶”流入市场后已有不少被“掉包”,损失数千元。为此,他不得不向下游批发商收取每个空桶25元的押金。
泉州市质监局食品科相关负责人说,未解决“PC桶”在市场流通中的困境,从今年4月份开始,省质监局下发文件,在全省质监系统开展桶装饮用水产品专项整治。目前,泉州市质监局已向管辖的163家水企和辖区质监部门发出通知,要求所有生产企业一定在下半年完成整改,使用“PC桶”,否则将受泉州市质监局查处,包括责令停产整顿、吊销生产许可证,甚至予以取缔。
业内人士分析,目前,一些饮用水生产企业,已开始转向生产袋装水,由于袋装水卫生指标和品质指标都比桶装水高,今后可能有代替桶装水的趋势。
市场上用来装纯净水的桶主要有两种——PET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桶和PC(聚碳酸酯)桶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,由于PET材料生产的水桶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变形,并释放出有毒物质,因此PET桶只能一次性使用。可循环使用的是PC桶。
桶装水的水桶底部大多数都会标注是PC桶还是PET桶,PC桶底部有“PC”字样、QS标志及循环使用标志,而标注“PET”字样或没任何标注的,消费者应拒绝购买和使用。PC桶透明度高,用手指弹击空桶,声音清脆,而PET桶黯淡不均匀,声音沉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