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剩百万吨!经历最难阶段后PC未来路在何方?_高级工程塑料_开云最新网址-开云官方网站教程

开云官方网站

PRODUCT CENTER

开云官方网站

PRODUCT CENTER

过剩百万吨!经历最难阶段后PC未来路在何方?

发布时间: 2024-06-13 14:01:18 |   作者: 高级工程塑料

  2019—2022年,国内PC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24.7%,至2027年还将有173万吨的新增规划,供需矛盾凸显。在6月15日于无锡召开的“2023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峰会暨二届二次理事会”上,业内人士就产能存量下行业的发展趋势发表了洞见。

  据统计,2019年至今,国外新增产能有限,中国作为主要产能新增国,截至2023年4月,国内总产能达到343万吨/年,已成为全世界最大PC生产国。以中国产区为产能增长点的趋势,也将由此进行压力外溢。2019—2022年中国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24.7%。

  2023年预计全球PC产能过剩170万吨,理论开工率78%,2026年全球过剩产能199万吨,理论开工率77%,产能和需求增长趋势相对稳定。

  2023年预计国内PC产能过剩63万吨,加之今年预计国内PC净进口量75万吨,国内PC产能线%。中国大陆的供需矛盾点尤为突出,开工率也持续徘徊在低位。

  荣盛石化销售事业部祝群伟经理指出,当前国内PC下游消费行业还是以电子电器(2023年E44%),板材薄膜(2023年E17%)及汽车行业(2023年E17%)为主,三大消费下游占整体下游78%左右,目前看后续也不可能会出现大的格局调整。别的部分多元化的应用预期还会缓慢增加。

  2022年开始,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势头预计会为汽车行业带来 PC消费量的增长(主要还得看整体汽车需求与燃油与新能源的差异问题),绿电储能、移动储能可能会有所增加。

  祝群伟表示,2022—2026年计划新增产能明显减少,年均增长率在8.4%。结合开工率数据,综合看来PC已经走过最难的时间节点,但仍然处于弱势的阶段。石化厂的优胜劣汰竞争法则还会愈加明显。

  2022—2024年预计消费增加较为显著,大多数来源于:取代部分再生料空间、降维打击平行材料、进口抑制、出口增加。

  2023年1—4月出口量12.65万吨,同比增长33%,全年出口量预计37.95万吨,同比增长30%,出口端将进一步打开。2023年1—4月进口量35.85万吨,同比下降27%。全年进口量预计107.52万吨,同比下降22%。

  随着国内PC工厂配套的逐渐完备以及品质的不断的提高,2023—2025年,国内PC净进口量将快速减少,但是出口增量相对放缓。进口取代优点是国内竞争力提升,又有本土作战优势,后续从品质、品牌、服务等方面造成取代放缓;表需的增加也预测放缓,回料部分的取代已经体现。

  建议企业通过对进出口趋势、政策、成本竞争力、品牌等情况的分析,逐步优化策略,更高效、更精准地来降低进口提升出口,改善国内存量问题,将中国大陆供需存量矛盾进行稀释。

  PC在热变形温度、冲击强度、弯曲强度、断裂伸长率四个方面,还是较大优越于其他平行材料。在透光率方面逊色于其他平行材料,所以在一些对光学要求比较严格的应用领域,平行替代可能还存在一些局限性。

  替代透明ABS/阻燃ABS方面:因MABS在ABS中供需占比较低,目前无直观数据供分析,价格维度判断,PC价格一直处在MABS以下,存在替代角度;但在具体的应用领域及加工性能方面,其实是依靠计算机显示终端选材的侧重点。阻燃ABS也存在类似被取代条件。以上材料当前已开始了部分被PC取代的情况,规模量预估各30万~50万吨/年的体量。

  根据国内16家PC工厂生产规格投放占比情况,其中MI10通用级整体平均生产投放超60%,整体供需严重失衡的前提下,MI10通用级的市场更为内卷;国内品牌该比例尤为突出(估计超75%),个别企业比例达85%~100%,建议各厂家分散投放,让领域均衡承压,以全面应对各领域需求,争取最大限度利用存量。

  在供需错配的形势下,开拓下游应用无疑是化解矛盾的重中之重。针对应用方向,万华化学汪国军经理介绍了聚碳酸酯的光学应用解决方案;厦门石地医疗总经理段庆生介绍了医疗行业对塑料的要求;一汽研发总院材料和轻量化研究院朱熠主任就“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及对新材料的需求”,联想集团研发总监朱昀就“笔电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对材料的差异化需求”,锦湖日丽孟涛就“车用改性聚碳酸酯创新”,分别做了主题发言。

  此外,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麻一明介绍了PCR材料发展动向及热点问题;利安隆刘金瑞经理介绍了透明材料的耐候解决方案;日本制钢所朱俊龙就聚碳酸酯装备及自动化设计进行了分享。

  中国合成树脂协会会长郑垲,聚碳酸酯分会理事长、万华化学初乃波博士到会致辞,给聚碳酸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,鼓励同行企业,聚焦绿色发展,低碳经济,为未来的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  会议期间还成立了聚碳酸酯循环经济工作组,并发布了聚碳酸酯行业绿色发展宣言。科思创、万华化学、 SABIC、盛禧奥、中石化燕山石化聚碳酸酯、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、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七家企业为该工作组初创成员。